“治理金融乱象,首先要建立一张能反映金融业运行整体情况和风险实质的超级资产负债表。”8月24日,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做出了上述表示。
易会满认为,建立超级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从根源切入,在基础问题上进行顶层设计,对各类金融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对症施治。
就目前而言,各类跨境、跨界、跨市场的金融活动在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金融乱象和风险隐患。在易会满看来,金融乱象主要有四点表现。
1.过度金融化。市场上出现了争先恐后办金融的景象,各类新金融、类金融、准金融机构无序发展、遍地开花,在繁荣背后存在着泡沫;
2.部分金融机构和一些交叉性金融领域创新过度、过快,带来产品多层嵌套、链条过长、期限过度错配、杠杆过高等问题,尤其是线上+线下、跨市场+线上+线下等交易形式更为复杂,不仅增加了风险隐蔽性和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加剧了“脱实向虚”倾向;
3.金融牌照的综合化与实质经营的综合化很难区分,多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增加了监管难度,且由于监管标准差异容易形成套利空间;
4.个别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功能异化,以公募基金之名,行银行功能之实等。
易会满指出,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金融行为的异化,对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考验,一些传统的观察视角、统计工具和管理手段开始失真和失灵。比如:M2(广义货币)、存贷比等传统指标已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中国金融运行的总量和结构,杠杆率等关键概念也不能全面正确地解读。因此,建立一张金融业的超级资产负债表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金融数据的部门性特征较为明显、数据覆盖面不全和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研判、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易会满认为,超级资产负债表是一张涵盖表内+表外、境内+境外、存量+流量、即期+远期、传统+创新的立体多维的金融报表体系,是一张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的“体检表”。
易会满表示,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是一项探索性的创新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有序实施。核心是要把握好前提条件,突出关键环节,夯实基础工作。
三个前提条件分别为:在对象上,要明确界定金融与非金融;在标准上,要建立统一的金融基础制度;在原则上,要坚持基础资产透明。关键环节包括重视监管部门的有效联动;完善中央与地方监管分工;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基础工作包括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金融人才队伍、提升金融科技水平。